我校承辦醫學教育科學研究2024年學術活動
8月16日至19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2024年學術活動順利召開。本次活動由中國高等教育培訓中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國醫科大學協辦,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承辦。
活動以“推進醫學教育研究與改革創新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服務”為主題,來自全國67所醫學院校180余名代表、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及附屬醫院150余名教師和醫護人員代表參加了活動。
活動現場
17日,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顧問、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特聘專家、中國醫科大學終身教授孫寶志教授主持開幕式。
孫寶志教授主持開幕式
中國高教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王維民教授在開幕式上致詞。他指出,醫學教育的科學研究關注醫學教育的真問題,關注國家對醫學教育的人才培養,在醫學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醫學教育進入新時代,我們需要不斷優化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強化實踐能力,運用人文關懷和前沿教育使醫學教育更加貼近社會、貼近患者需求。我們需要打破學科的界限,以健康為中心,培養更具創新能力、適應未來醫療環境的醫學專業人才,實現新時代醫學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為新質生產力服務。
王維民教授致辭
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中國高教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曲波致辭。他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新質生產力這一戰略的提出,為我國經濟發展開辟了新領域,塑造了創新發展的新動能。新質生產力所具有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征必將對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推動醫學科技創新產生深刻影響,對全面建設健康中國產生有力的推動作用,也對高等醫學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借助這次學術盛宴,開闊視野,凝聚共識,積極推動醫學教育研究改革工作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曲波教授致辭
山西醫科大學黨委書記王軍在開幕式上致詞。他指出,當前健康中國建設全面推進,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化、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新技術競相涌現,為醫學教育帶來新的時代命題。面對新形勢、新機遇和新挑戰,我們當共同攜手,對標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要求,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準確識變、科學求變、主動應變,更好認識把握醫學教育規律,推動醫學教育改革,加快推進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醫學教育,為教育強國、健康中國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王軍書記致辭
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孟小平在開幕式上致辭,向前來共襄盛會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問候。他從辦學歷史、辦學思路、辦學特色、辦學成就等方面對我校基本情況作了介紹。他指出,圍繞“推進醫學教育研究與改革創新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服務”這一前沿主題,這次盛會必將迎來一場場思想盛宴和學術大餐。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將以此為契機,廣納真知灼見,廣聚學術資源,廣交學術人才,開闊視野、增進友誼、激勵創新,與兄弟院校、同行專家學者一道,努力為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多、更大貢獻。
孟小平院長致辭
學術活動的主旨報告階段,共有3名專家圍繞《推進醫學教育研究與改革創新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服務》的主題作了深入交流探討,并在現場進行了主講人答疑。
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前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原黨委書記、校長呂兆豐教授作了題為《人類智慧與人工智能在醫學及教育中作用的思考》的主旨報告。報告指出,醫藥衛生與健康事業是涉及人類生命與健康的領域,醫學教育事業是培養“為人的生命與健康負責的人”的領域。這兩個領域會隨著社會信息化科學的進步,充分應用專業化的人工智能事物提高醫療和教育水平質量。呂兆豐教授從人類對人類意識的認識、對人工智能的貢獻、醫學與教育界應用思考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報告。他指出,人類智慧、人類智力、人類智能在信息技術發展前提下創造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醫學和醫學教育領域的應用可以助力醫藥衛生與健康事業的發展和醫學教育的發展,但是也不要成為人工智能的奴隸,要確保信息科技發展的安全。
呂兆豐教授作主旨報告
中國高教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王維民教授作了題為《迎接第四代醫學教育時代》主旨報告。王教授從第三代醫學教育的特點內容、全球醫學教育呈現出三代醫學教育并存的狀態、第四代醫學教育改革的內容及應對舉措等方面對目前第四代醫學教育時代進行了系統的闡述。他指出,積極接受、駕馭不斷迭代的AI技術,將是我們未來的常態模式。采用新思維和邏輯應對第四代醫學教育,是醫學教育從業者不二的選擇。
王維民教授作主旨報告
貴州醫科大學研究員、副教授俞思偉作了《新質生產力發展形勢下醫學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思考》的主旨報告。俞教授從新質生產力定義、醫學教育新質生產力類型及發展戰略、醫學教育數字化轉型、智慧醫學教育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和匯報。他指出,醫學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實現智慧醫學教育的必由之路,要應用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建立系統完整的醫學理論和實踐教學深度融合的智慧醫學教育體系,培養具有開放性臨床思維、人文情懷和掌握人工智能輔助診療技術的新一代臨床醫生。
俞思偉副教授作主旨報告
主旨報告結束后,呂兆豐教授、王維民教授、俞思偉副教授分別為大家進行現場答疑。參會教師熱情高漲,紛紛提出了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疑惑和難題。三位教授現場給與了寶貴的建議和意見。
專家現場答疑
在論文交流階段,共有來自全國各高校的24名教師作論文交流,充分體現了當代教師在新醫科統領下醫學教育科學研究的水平,為參會教師提供了一場學術交流盛宴。24位優秀論文作者分別闡述了各自論文的觀點,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內各抒己見、深入交流。
清華大學醫學院 裘瑩
《醫學數字化轉型中AI課程建設探索》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郭慶峰
《基于臨床醫學課程體系改革的卓越醫學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以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為例》
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 王醫術
《基于知識圖譜打造《病理學》課程新形態》
長春中醫藥大學 徐慧穎
《新質生產力視角下基礎醫學云平臺教學資源建設——以基礎醫學PBL整合課程為例》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馮潤林
《人工智能在醫學病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索》
中國醫科大學 李鴻鶴
《隱性課程對醫學生共情的影響及其認知神經機制研究進展》
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 游荷花
《混合式教學背景下醫學免疫學 “激越四段式”教學新模式的探索》
遼寧何氏醫學院 馬竟超
《醫學影像學跨模塊聯合學習——人工智能結合臨床環境》
濱州醫學院 曹振麗
《基于STEM理念的跨學科融合模式的研究》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李佳
《基于OBE教學理念與ChatGPT模型的TBL+PBL教學模式在小兒外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臨床醫學院 李巖
《醫學教育中跨學科研究的推進與實施策略》
山東第二醫科大學 劉建明
《培養復合應用型醫學人才,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
大連大學 張小梅
《人工智能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思考》
湖北文理學院附屬襄陽市中心醫院 曹鋒生
《地方性本科院校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探索——以湖北文理學院為例》
重慶醫科大學 李培森
《精準畫像與循證賦能:大數據時代醫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探析》
天津醫科大學 張鵬
《醫學院校美育課程的學生情感投入研究——關于線下課堂與MOOC教學的差異討論》
沈陽醫學院 全景梁
《基于新質生產力驅動的現代醫養健康產業學院的建設實踐——以沈陽醫學院為例》
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張麗卓
《吉林省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福建醫科大學 黃智若
《新質生產力引領下的“醫學+人工智能”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湖北科技學院醫學部 梅武軒
《基于課程整合的卓越醫生教育臨床能力研究》
錦州醫科大學 遲源
《新質生產力助力高校科技人才培養實踐研究》
齊魯醫藥學院 劉西常
《挖掘地方文化資源,開展現場情景教學,構建齊魯醫藥學院思政教育新模式》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唐蓓
《思政教育在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入院教育中的應用》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王繼年
《基于OBE理念的臨床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18日,圍繞“問題導向的高質量醫學教育研究對策”這一主題,醫學教育科學研究學術活動舉行了訓練坊。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顧問、中國醫科大學終身教授、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特聘專家孫寶志教授,南京醫科大學醫學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劉瑩研究員,西南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陳勤教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教學辦公室副主任盧章洪博士,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教育處副處長黃蕾副研究員分別以《醫學教育研究中不容忽視的統計量》《醫學教育質性研究如何操作》《醫學教育跨專業合作研究的三重維度:出場、要義、路徑》《高質量醫學教育研究問題的設計與評價》《醫學教育研究論文寫作及高水平發表要領》為題,進行了全面細致的分析探討。
孫寶志教授主講內容是《國際醫學教育研究中不容忽視的統計量》。他指出,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迫切需要教育科研更好地探索規律、破解難題、引領創新。通過對統計推斷不容忽視的統計量問題提出、實證定量研究、各類效應量計算方法、各類樣本量計算方法等幾個方面的闡述,充分展示了醫學教育研究實驗如何統計與定量,為廣大教師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孫寶志教授作訓練坊
劉瑩研究員主講內容為《醫學教育質性研究如何操作》,通過介紹質性研究的定義、研究方法、主要適用場景、優勢,并通過研究的課題案例介紹醫學教育質性研究如何操作,將醫學教育研究質性方法得到更深層次的展示,讓與會教師茅塞頓開。
劉瑩研究員作訓練坊
陳勤教授主講內容為《醫學教育跨專業合作研究的三重維度:出場、要義、路徑》,通過問題導出醫學教育需要跨專業合作研究,介紹了醫學教育專業合作研究出場的政策方向、醫學教育需要跨專業合作研究出場的三個邏輯、醫學教育需要跨專業合作研究出場的范例,詳細解讀了跨專業合作研究的學術組織、治理主體、課程架構、本研項目等,為與會教師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陳勤教授作訓練坊
盧章洪博士主講內容為《高質量醫學教育研究問題的設計與評價》,盧博士通過介紹為什么需要研究問題、怎么去選題、研究問題的重要性及表述、研究課題的概念框架及作用、如何評估研究問題的質量、醫學教育研究問題的來源途徑、如何產生好的醫學教育研究問題、醫學教育研究問題的基本框架,將醫學教育研究問題的設計與評價進行了更深層次的展示。
盧章洪博士作訓練坊
黃蕾教授的主講內容為《醫學教育研究論文寫作及高水平發表要領》,通過介紹論著類研究論文的內容、題目選擇的四大基本原則、摘要與關鍵詞如何撰寫、引言包含的內容、研究對象的選擇和研究方法的選擇、混合方法的研究設計、研究方法的描述、研究結果描述的三大原則、討論包含的五大內容、結論和參考文獻的撰寫、論文發表的注意事項,詳細解讀了醫學教育研究論文如何撰寫及發表。
黃蕾教授作訓練坊
學術活動閉幕式由中國醫科大學醫學教育評價與改革研究院副院長鄧宇主持。組委會為參與本次學術活動中論文交流的主講人及壁報展示的交流人頒發證書。孫寶志教授作總結講話。他指出,本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首先離不開各位與會代表的支持,更要感謝承辦方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細致入微的工作和所作出的貢獻,并對全體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
本次學術活動醫學大家云集,多位全國各地知名專家、學者對醫學教育前沿與發展趨勢進行了充分的探討交流,展示了醫學教育研究與改革創新方面的最新成果,為醫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活動為各參會人員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醫學教育經驗分享與學術交流平臺,將進一步促進醫學教育領域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轉化,有效推動全國醫學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為保障我校承辦的這次活動順利召開,會務人員前期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承辦本次學術活動檢驗了我校的會務工作能力,也展示了全校師生良好的精神風貌,更是一次交流學習和提高的機會。參會人員對學校的熱情服務及師生素質給予了高度評價。
來源:黨委(院長)辦公室
文字:孔敏
圖片:黨委(院長)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