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首例!朱瑞軒同學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
傳遞生命希望,書寫醫者情懷。4月21日,在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病房里,我校臨床醫學系口腔醫學專業2023級學生朱瑞軒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為一位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送去重生的希望。朱瑞軒同學成為我校第1例、山西省第342例、全國第19878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他的大愛善舉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中華骨髓庫山西分庫、運城市紅十字會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報道了他的事跡。
埋下生命的種子?
2023年12月9日,呂梁市中心血站獻血車開進了校園。還是大一新生的朱瑞軒積極參加了無償獻血活動。當時工作人員講解的造血干細胞知識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覺得留下一管血樣,如果有患者配型成功就能救人了。正是這份善意和責任,讓朱瑞軒同學毅然登記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了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從此埋下了“生命的種子”。
十萬分之一的緣分?
因緣際會,僅僅一年多后朱瑞軒同學就遇到了需要他的人。2025年1月17日,國家管理中心通知山西省管理中心,朱瑞軒同學HLA分型資料與一名16歲的血液病患兒配型吻合。當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詢問朱瑞軒“是否愿意捐獻造血干細胞”時,朱瑞軒同學面對突如其來的匹配通知,毫不猶豫同意捐獻。在非血緣關系人群中,這種配型的成功率只有十萬分之一甚至百萬分之一。1月24日,朱瑞軒同學在運城紅十字會的協助下采集10ml血樣進行高分辨檢測;2月25日,體檢順利通過。起初,朱瑞軒同學的母親擔心會傷害朱瑞軒的身體,但是在朱瑞軒同學給她科普造血干細胞捐獻相關知識、強調這件事的重大意義后,她選擇了支持兒子,做兒子堅實的后盾。
生命的雙向奔赴
在得知朱瑞軒同學即將赴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進行造血干細胞的采集時,學校黨委高度重視,4月14日下午,臨床醫學系黨總支在知新樓第五教室為朱瑞軒同學舉辦了捐獻造血干細胞歡送會。
4月16日,在輔導員老師的護送下,朱瑞軒同學抵達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在運城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協助下辦理了相關手續。并從4月17日開始,每天進行2針的皮下注射動員劑。連續注射4天后,他出現了酸痛、乏力等不適反應。但每次問他身體如何,他都笑著說:“沒事,挺好的。”
4月21日早上8點,開始采集造血干細胞,歷時4個多小時,朱瑞軒同學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細胞捐獻。山西省紅十字會領導,我校領導、學生工作部(處)和臨床醫學系負責同志、輔導員一同來到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看望朱瑞軒同學,見證了這場“生命接力”。校領導代表學校向朱瑞軒同學及家人表達了關心和慰問,對他的大義善舉給予了高度贊揚。
鑒于朱瑞軒同學捐獻造血干細胞、拯救患者生命的愛心善舉,學校決定授予其“杰出志愿者”榮譽稱號,并予以獎勵。朱瑞軒同學不忘初心、勇于奉獻、敢于擔當,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醫學生誓言,弘揚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和“仁術愛仁、精益求精”校訓精神,展現了當代醫學生的使命擔當,是全校師生員工學習的好榜樣。
來源:臨床醫學系
文字/圖片:張瓊